我國古書上記載有種種醫藥起源的傳說,但是,這些傳說往往把醫藥的發明
歸功於個別的聖賢。今天人們當然不再相信這些傳說的真實性了。那麼,先民們 的醫藥知識究竟是如何獲得的呢?
石器 骨針 醫療工具
大家都知道,原始人群使用簡陋的石器與木棒,面向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搏鬥 。他們使用這些工具挖掘地下植物塊莖,捕獵兇猛的野獸,切割動物的肌肉,敲
砸骨髓……。古代的工具是一物多用的,原始人群應用這些簡單的石器也可以作 為最早的“外科手術刀”,用來切開膿 、割除腐肉、刺破放血等。
考古工作者在“山頂洞人”(距今1萬8千年前)的遺址中,發現了一根骨針 ,這根骨針表明他們已會用獸皮之類縫製衣服了。那麼,山頂洞人是否也有可能
應用骨針來排膿、放血、針刺呢!
中石器時代,人類出現了複合工具,石器的打製技術也有了改進,新石器時 代出現了磨製技術,人類已能製造刃口鋒利的各種類型的石斧、石 、石刀、石
鐮、石鏟、石箭頭、石矛頭以及骨鑿、骨刀、骨匕、骨箭頭等。石器時代的進步 ,使石器的打製、磨製不斷改進,應用也更方便,出現各種用途的石工具。
我國古代典籍也有稱部分石器為“砭石”的,據《內經》記載,“東方之域 ……其病皆為癰腫,其治宜砭石。” 王冰注說,“砭石,謂以石為針也。”
《山海經•東山經》記載,“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箴”就是“鍼”, 也就是“針”。郭璞注說:“砥針,治癰腫者。”許慎《說文解字》說:“砭,
以石刺病也。”可見先民曾經使用“砭石”來刺破癰腫,或用來作為針刺工具。
當我們的祖先發明了製陶技術後,人們曾利用尖銳鋒利的碎陶片來切割膿或淺刺身體某些部位來治病。當冶金術發明之後,又出現了各種金屬製造的醫療
工具和針刺用具。1968年,在河北滿城陵山發掘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時 ,發現了九根漢代的針具,其中四根是金質的,五根是銀質的。針長6.5∼6.9厘
米不等,上端做成方柱形的柄,寬0.2厘米,比針身略粗,柄上有一小孔(見圖) 。劉勝夫婦墓中所發掘到的針具,其中有2根毫針,另有鍉針、鋒針、圓針各1根
(其餘4根因殘缺而不能辨認了)。這一發現,給古代的“九針”提供了極為 寶貴的實物資料,再次證明我國的針刺術的悠久歷史。
火 與 醫 療
火的發明與使用,為人類提供了許多醫療條件。人類在烘火取暖過程中,發 現用獸皮、樹皮包上燒熱的石塊或砂土進行局部取暖,可以消除因受冷而引起的
腹痛或寒濕造成的關節痛,這就是原始的熱熨法。人們在用火的過程中,由於偶 然的原因燒灼了局部皮膚,反而減輕了某些疾病的症狀,如牙痛、胃痛等,人們
在生活實踐中又發現了灸法。由此,火也成了人類最早的醫療手段之一,對遠古 人類的保健工作曾經發生深刻的影響。
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甘肅臨洮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上,發現當時人們已經 應用火葬,並把骨灰收藏於陶罐和殉葬罐內。火葬能夠消除屍體腐敗、疾病傳播
等不良影響,這對人類早期的衛生防疫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嘗 百 草
原始人類為了生活,得向大自然覓取可以食用的食物,早期,人類對動植物 是缺乏知識的,經常會誤食某些有毒的東西,因而引起嘔吐、腹瀉、昏迷,甚至
死亡。人類在尋找食物過程中,是不斷歸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逐步地認識了某 些動植物的性能。後來,當疾病發生時,就會根據過去的經驗,試服某些動植物
來解除病痛,這可說是藥物知識的開端了。我國古代有醫食同源之說,這一傳說 是符合客觀事實的,因為人類早期的藥物知識的確是在尋找食物過程中獲得的。
藥物知識也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增進的。當人類從採集、狩獵生活進入農 業、畜牧時代後,人們在栽培植物與飼養動物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植物藥與動
物藥。後來,當人類社會進入金屬冶煉時代時,又掌握了許多礦物藥的知識。
根據我國古代的傳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 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又說:“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其實,神農氏並非實有其人,他實際上是無數世代的人們形象的概括。 但是,這個傳說也反映了某些客觀事實,說明藥物知識是在“嘗”的過程中發現
的,由此說明,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活動,才是醫藥知識的真正源泉。
疾病 創傷 早期醫療活動
原始人群生活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中,當時,生活資料缺乏,食物不足,經常 遭到自然界的野獸、毒蛇、風雷寒暑等等的威脅,加上疾病、創傷等等事故,嚴
重地影響原始人類的壽命。根據已發掘出的四十多個北京猿人中,三分之一以上 活不到14歲就死去了。死於30∼50歲之間的約有四分之一,壽命最高的也不到60
歲。山頂洞人死於童年的也高達百分之四十三。曾經有這樣一種復古思想,認為 遠古初民生活於“黃金時代”,傳說“盤古氏”活了1萬8千多歲,後來的彭祖也
活了800歲,認為越到後世,人類疾病越多,壽命越短。根據發掘到的古人類化石 ,證明這類傳說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疾病、創傷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的遺骸 上,都見到遺留有傷痕。山東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時代人骨(距今約4千多年前),
曾見有肱骨的骨折及其癒合。江蘇邳縣大墩子新石器時代人骨(距今約5千多年前 ),曾見有骨鏃造成的箭傷。在新石器時代人骨化石中,還常見到骨質增生、骨
性關節炎、口腔疾病等。“資陽人”有嚴重的牙病。大墩子人骨中,齲齒占百分 之六點四,患牙周病的占上、下頜總數的百分之四十點七,有的還患有齒槽膿腫
。由於內臟、軟組織未能保留下來,目前人們知之甚少,推想原始人類決不可能 沒有這類疾病的為患。
原始人群雖然遭到各種疾病的侵襲,但是,先民們依靠集體的力量,與危害 人類健康的各種疾病進行頑強的對抗。當他們遇到出血時,就會採取壓迫的方法
;當發生創傷時,就會在疼痛、腫脹處進行撫摸,這可說是最初的止血術和按摩 術了;當發生創傷、骨折時,也可能採取休息、固定等方法;遇到寒冷時,會應
用熱敷的方法。這些都是遠古人類應用雙手,及最簡單的“工具”的原始醫療方 法。
陶器 湯劑 藥酒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陶器的發明,對人類生活最大的意義是 使得人們有可能儲存液體與煮熟食物。陶器的應用,不僅擴大了人類食物的範圍
,同時更有利於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陶器的應用,使得烹調法也向前邁進 了一大步,出現了混合菜餚,從此,人類的飲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
陶器的發明,也推動了醫藥的發展。在陶器發明之前,古代的服藥法,推想 是將生藥直接放到口內咀嚼,這種服藥方法,不僅副作用大,而且也限制了許多
藥物的服用。陶器發明之後,人們在烹調與飲食過程中,進一步發現了許多食物 治病的效果,在混合菜餚的飲食過程中,逐步地累積起湯劑治病的經驗。
相傳湯液是商湯的宰相伊尹創制的,伊尹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隸,他原是一個 出色的廚師,在烹調過程中,伊尹對於湯液的配製和應用,無疑會獲得許多實踐
經驗,並作出某些貢獻。湯液雖非伊尹個人所獨創,但是,通過這一傳說,反映 古代的湯液知識是從飲食生活及食物的烹調過程中獲得的。
生薑和桂枝是中醫的常用藥,也是飲食中的調味品。《呂氏春秋•本味篇》 有“陽樸之薑,招搖之桂”的記載,表明我國古代很早就用來作為調味品與湯液
的組成物了。
自從人們應用湯液治病,不但服用方便,藥效容易發揮,而且還擴大了藥物 的品種,減低了藥物的副作用,這在藥劑方面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湯液的廣泛使
用,反過來又促進了複方藥劑的發展。根據文獻資料表明,國人應用湯液治病, 至少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酒是醫療上的一種常用藥物,酒的出現也是醫藥史上一項重要發明。酒的釀 造與廣泛飲用大約是在新石器時代。其原因是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力得到了發展,
出現了剩餘產品,人們有可能將多餘的糧食拿來釀酒。另一個方面與陶器的廣泛 應用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因為陶器為釀酒技術提供了條件。考古工作者在新石器
時代的遺址內,曾發掘得盛裝糧食的大型陶甕,同時又出土了許多陶製的酒器〔 如尊 、斝(ㄐㄧㄚˇ 甲)、盉(ㄏㄜˊ和)、杯〕。據《內經》記載:“上古
聖人,作湯液醪醴”,“中古之世……邪氣時至,服之萬全。”醪醴是穀物 經過釀製而成的酒渣混和飲料,類似今日之醪糟,可見古代人民已把它當作藥用
。後來,隨著醫藥知識的日益豐富,人們由單純用酒,發展到製造各種藥酒來治 病了。甲骨文中有“鬯(ㄔㄤˋ 唱)其酒”,指的就是芳香的藥酒。後世稱“酒
為百藥之長”,又“醫”字從酉(酒),說明酒與醫藥有著密切的關係。
通過以上介紹,表明醫藥知識是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與抵抗疾病過程中創造 的。這才是歷史本來的面目。
(張慰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