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針灸的各種意外情況,歷代醫家都十分重視。他們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對針灸意外已經有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認識,積累了許多預防和處理的經驗。
這對我們學習、掌握針刺意外的發生原因、處理方法和預防等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針灸禁忌在我國中醫學典籍 《黃帝內經》中已有頗為詳細的記載,這方面的論述約有二十餘篇,內容較豐富。大致包括病證的禁忌、局部的禁忌、身心
方面的禁忌和時間的禁忌等,為後世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例如,《素問•刺禁論》中講:“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又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這些論述說明古代醫家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已認識到,刺傷重要的臟器,將可導致病者的死亡。又例如,《靈樞 終始》中
講:“凡刺之禁,新內勿刺,新刺勿內。已醉勿刺,已刺勿醉。……已飢勿刺,已刺勿飢。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以上記載說
明患者不良的情緒狀態和機體狀態也可導致針灸意外。總之,《內經》的許多論述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對臨床了解針灸意外、判別其性質、估計預後、預
防其發生等都起到指導作用。
漢代張仲景編撰的《傷寒雜病論》是一部以藥物治療為主的臨床醫學專著,但是其中也提及一些由於誤用火針、艾灸溫針不當所致的煩躁、驚狂、咽燥、吐
血等併發症,如“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121條),這對後世醫家有著重要的警示作用。
晉代皇甫謐編撰的《針灸甲乙經》,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提出36個禁止針灸的腧穴和部位,為後世研究針灸禁忌開闢了道路。此外,該書還細緻的描述
了針刺不當造成感染的事故以及後果,如“臍中,神闕穴也……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惡瘍潰矢出者,死不治”。“淵腋……不可灸,灸之不幸,生腫蝕,馬刀傷
,內潰者死”。
晉唐時期,許多醫家都提倡灸法,這原因之一可能與針具拙劣、消毒乏術、缺乏解剖知識和針灸意外發生較多且後果嚴重有關。但是,這時期的醫家們已開
始注意到對針刺意外的積極預防和處理。如防止針刺感染,強調“凡針手足,皆三日勿洗也”,特別是“合谷穴,針後尤慎洗手”(《千金要方 卷二十九》)
。針對因誤傷較大血管血出不止的情況,提出各種急救措施,如“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血出不止殺人”。而一旦遇到血流不止,則可
以“燒鐵篦令赤……以絕血也”(《千金要方 卷六上》)。
到宋代,由於針灸意外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醫者與病者之間的糾葛也逐漸引起官方的關注,並將其列為法醫驗屍立罪的一項內容。如宋代著名
法醫宋慈,在其所著的《洗冤集錄 卷之四》中所說:“針灸死,須勾醫人驗針灸處,是與不是穴道,雖無意致殺,亦須說‘顯是針灸殺’,亦可以科醫不應為
罪”。這一方面說明宋代已開始從法律的高度對針灸意外進行處理,另一方面也說明那時的各種嚴重的針灸事故較為多見。從而進一步引起醫家們的注意,並告
誡人們應正確取穴,掌握準確的操作方法,以預防死亡事故的發生。
自金元直至明清,針灸界對針灸意外的認識和體會更加深入。如早期的文獻中,只提及胸肩部的某些穴位可刺傷至肺,而在《普濟方 卷四百十一(針灸門
)》中則明確指出:“胸前諸穴不可傷,傷即令人悶倒。”對於一些臨床常見的針灸意外,他們也很重視其救治處理。如對針灸臨床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意外暈針,無論是其發生的原因和處理措施都作了全面的探討。關於暈針的原因,閻明廣的《流注指微針賦注》認為:“或匆忙之際,畏刺之人,多感此傷,壯者
氣行自已,怯者當速救療”。而在具體的處理上,《金針賦》云:“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以針補之,口鼻氣回,熱湯與之,略停少頃,依前再施”。總之,
後世針灸醫家們除了繼承古人經驗,結合自己或他人的實踐經驗,對針灸意外的防治作了許多補充和發展。
自1949年以來,針灸醫學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接受針灸治病的人數越來越多,治療範圍越來越廣,基礎理論和治療機理的研究也愈益深入,這為針灸的
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是,隨之而來的由於操作不當而造成各種針灸意外也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自五○年代迄今,公開報導的針刺意外所致的各類損
傷已達八百餘例之多,而且還存在有大量未作公開發表的事故。因此,對之應該引起足夠的警惕和重視。一般而言,現代國內所報導的針灸意外,大致有以下3
個特點:涉及臟器較多。因針灸意外導致的損傷幾乎涉及全身各個系統,造成後果較為嚴重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和重要臟器(如肺、心、肝、膽、脾、胃、腎等
)的損傷,其中以針刺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氣胸和膽囊穿孔為最多見;新種類的意外增加。從五○年代以來,新的穴位刺激法層出不窮,使針灸治療中又增
加不少新種類的意外。如電針治療儀常導致針具電解、電蝕而發生折針事故;水針療法的應用,使得近幾十年來針灸所致的化學性損傷(這種損傷可涉及血管、
肌肉、神經等)大為增加;一般安全性較高的雷射針療法在近幾年來也陸續發現一些病人出現各種不良的反應;耳針療法因消毒不嚴,而使病人常出現嚴重的耳
軟骨膜炎或耳軟骨炎,等等;重視防治規律的探索。自從五○年代以來,針對不斷發生的各種針灸意外,已有不少學者撰文提出其預防和處理的方法,並為此
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為了防治氣胸,從解剖學的角度對成人和小兒胸背部肌肉的厚度進行測定,以確定進針深度,闡述了針刺引起氣胸的病理學基礎,以及依據
臨床治療學提出包括重度、輕度氣胸,血氣胸,水氣胸的內、外科治療方案,等等。
針灸事故在國外也不少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等國都有報導。尤其是日本,由於它使用針灸療法的時間很長,針灸流派眾多,造
成的各種意外也就非常多,所以日本針灸界對此也十分重視。《醫道?日本》社曾將該刊發表過的有關氣胸、折針和猝死的文章彙集成冊,且於1978年出版
,題名為《針灸過誤 氣胸、折針、猝死》。總的來說,國外所發生的針灸意外,種類上大致和我國類似,但尚有自己的特點:繼發感染出現率高。包括因
繼發感染引起的骨髓炎、敗血症等,而以針刺過程中傳播病毒性B型肝炎最常見;折針發生率高,尤以日本為最,這大概與日本針灸醫家常使用的表面鍍銀的
毫針容易折損有關;重視實驗研究。例如在日本即做了許多有關折針的實驗研究(包括電針過程中針的電解、電蝕實驗,人工折針的動物實驗等)。瑞士學者
通過對醫源性肝炎的發病規律進行調查後,指出污染的針具可成為感染B型肝炎的原因。這些工作為針刺意外的預防和處理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很值得我們借鑑。
|